More about 一個德國人的故事

這本書是在逛圖書館時挖到的
其實我前一陣子在看作者的另一本書「從俾斯麥到希特勒-回顧德意志國」時就很想找來看看
不過書店好像都找不到,所以看到圖書館有館藏,馬上就忍不住借回家看看

先講「從俾斯麥到希特勒」,這本書讓我看得很過癮
我很喜歡他從宏觀的觀點來講述1870年到1945年的德國
從國際局勢及國內政局來講大德意志國的興起(德國在1870年統一後,有大德意志國跟小德意志國的路線之爭)
看了這本書以後,讓我對於「德國」這個國家的近代史有了粗略的了解
所以當我得知「一個德國人的故事」是作者的自傳時,我非常有興趣
這是他1914年到1933年的自傳
了解歷史的人就知道,這段時間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納粹興起的過程
對我來說,要如何從一次大戰的影響及德國人的民族性,來講到納粹德國的形成,實在是個很有趣的議題
所以我就如獲至寶的借回來了

跟「從俾斯麥到希特勒」不一樣,這本「一個德國人的故事」是從作者個人的經歷來試圖重建當時的時代氛圍
所以視野比較狹小
但他希望從他個人對於歷史事件的感覺,讓外國人可以一窺德國人當時的心理狀態
其實即使納粹黨在1933年開始執政,他們的得票率也從未獲得半數以上的德國人支持
但是只掌握了三~四成的選票,納粹居然就可以剝奪議會政治、言論自由、猶太人安居樂業的權利
而原本投票反對納粹的德國人,此時卻噤若寒蟬,期待有一天納粹會自動倒台
一如威瑪政府的其他內閣一樣
但這樣容忍納粹的心態,反而讓自己到最後也成為幫兇
最後納粹的力量越來越強大,為了保住自己的一切,他們不得不倒戈加入納粹
作者的比喻是:為了怕自己被圍毆,只好自己先加入圍毆別人的行列
這個比喻讓人驚訝又心寒,但這就是1933年發生的事
1933年,納粹也開始「抵制猶太人商店」運動
當時大部分的德國人都還覺得「太誇張」了,而促使納粹暫時取消行動
但到了1935年以後,德國人居然已經能容忍並配合這種行動
由此可見納粹對於掌控民眾的心理有多麼成功
明明大家在1933年都不習慣納粹的集體控制、奇怪的行禮方式及「希特勒萬歲」的口號
但事實證明,最後所有的德國人接受了,對於猶太人受到的迫害也開始視而不見
實在是一個可怕的經歷
戰後他們的辯解是「他們不知道納粹幹了什麼」,但哈夫納的這本書卻讓大家清楚看到
納粹的控制,如何讓德國人越來越麻木不仁,甚至加入他們的行列
更另人作嘔的是少數「民族主義份子」對於其他民族的公然歧視及毀滅言論
雖然那些激進分子是少數人,但多數人的沈默不語等於放縱了這種行為
作者對這些言論深惡痛絕,但也無法反抗,只深深的感到悲哀與絕望

自傳只寫到1933年,後來作者在1938年流亡到英國,從事記者的工作
戰後也持續寫作關於德國的政論及歷史書
這本書從未發表,在他1999年過世後,他的子女從他的遺稿找出來才發行
一上市就造成轟動,不但在暢銷書榜名列前茅,而且還被列為當年度最有價值的作品
不過也因為這本書只寫到1933年,又在1939年寫成,卻能預測到後來納粹的瘋狂行為
這種預見能力引發不少質疑,甚至有人懷疑這本是60年代才寫成的偽作
後來作者兒子把原稿交付「德國聯邦刑事局」鑑定
經過檢測紙張的同質性、水印及年代、打字機等,證明了原稿在1939年完成
這個有趣的小插曲,更讓人覺得這本書的洞見有多麼難能可貴

我看這本書的速度算快,而且很多時候都是用很零碎的時間看完的
現在回想一下,其實應該找一個比較連續的時間,好好坐下來品嚐這本書
因為他所描述出來的那個時代氛圍,是我一跳脫出來就很難再進入一次的狀態
常常要再讀個幾頁才能又進入那個氣氛
對我來說,那個時代雖然很光怪陸離,但是並不是那麼難以理解
我覺得不能光去責怪德國人的民族性(雖然我也覺得民族性也許也是問題之一)
而是裡面包含了更多是一般人的軟弱
這種事情在任何時代都有可能出現
尤其當我回想到前一兩年,曾聽到公然對於不同族群的激烈言論
當時就是群眾應該要奮起而群起而攻之的時候了
幸好我們有民主,有言論自由,讓我們不致於像1933年的德國一樣走上岔路
不過雖然現在沒有這樣過激的言論
但是政府的開始表現出以「善意」為理論基礎的種種限制時,我又忍不住有點擔心
萬一哪一天政府以「善意」開始替我們決定什麼應該保留,什麼應該捨棄
我們是不是會再度陷入那種令人動彈不得的狀態呢?

這本書是很值得推薦的一本書,不過我只給3分...
那是因為相比之下,我還是喜歡「從俾斯麥到希特勒」
既然「從俾斯麥到希特勒」我給4分,只好委屈「一個德國人的故事」拿3分了
如果對1933年的德國有興趣的人,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onlightlull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